close

  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累積債務僅相當於GDP總量的70%,而目前,在許多歐美髮達國家,這一比例高達200%甚信用貸款至300%。可見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並不十分突出,更不存在馬上崩潰的危險。不然十八屆三中全會中也不會明確提出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讓大家少交錢。但是,如果退休年齡等條件長期不改變,未來養老金缺口問題會越來越凸顯。在漸進推行延遲退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公平。而要實現公平,當務之急必須徹底清理當下已幾近泛濫的提前退休問題。
  隨著《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對外公佈,有關延遲退休的政策導向浮出水面。《決定》指出,研究制定漸東森房屋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雖然政策方向已定,但多數公眾在延遲退休問題上仍持一邊倒的反對態度。對此,如何爭取公眾對延遲退休政策的理解與支持,成為當下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延遲退休問題上,中國社會亟需一場理性的對話。”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貢森,在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時指出,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要向公眾解釋清楚當鋪設置合理等待期、小步慢走的政策方針;另一方面,政府應儘快解決現有養老制度中的缺陷,特別是國家公務人員與普通公眾在養老金繳納與養老待遇上的差距問題,才能贏得公眾的理解與支持。
  建議設置兩年左右等待期,到2050年左景觀設計右將退休年齡延長到65歲
  中國青年報:您怎麼看《決定》中提出的“漸進式延商務中心遲退休年齡政策”?
  貢森:這一政策正式出現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中還是第一次,但在此前已經被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討論了很多次。大家基本形成一個共識——這一政策的出台有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本世紀初,我國城鎮50歲以上高齡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一直呈下降趨勢。不論是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還是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高齡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都顯著較低。還有勞動能力的人退出勞動力市場後靠什麼維持生存呢?無非就是家庭轉移支付與社會養老金兩種方式。交費者越來越少、領取者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和養老基金終究難以為繼。
  退休後能過上安逸、幸福的生活,是公民在文明社會所應該享受的重要福利。但是不能走向極端,不能在不考慮養老金制度未來能否持續的情況下,只強調當代人早退休的福利,而不顧後代的福利。如果這樣做,就會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歐洲的債務危機以及相伴隨的經濟社會危機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
  中國青年報:養老福利政策在歐洲債務危機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貢森:依我看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歐洲債務危機。上世紀50年代,西歐人每年的工作時間平均比美國人多一個月。可今天,美國人每年的平均工作時間比西歐人多一個月。與此同時,西歐人的工齡也在縮短,許多西歐國家的實際退休年齡降低了8歲以上,而美國、加拿大等國只降低了4歲左右。對於西歐國家來說,在國民平均壽命增加的同時退休年齡大幅降低,社會養老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了。我國應當吸取這樣的教訓,對養老政策進行適當調整,不讓其對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延長退休時間,是幾乎所有國家面對越來越重的社會養老壓力時的通行做法。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即便在金融危機、就業大環境不佳的壓力之下,也都堅決推進延遲退休計劃。
  中國青年報:日本、美國等國家,雖然只是延長了三四年的退休年齡,但卻用了30至40年的時間去過渡。我國的延遲退休制度要如何漸進呢?
  貢森: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執政黨敢把退休年齡一次性延長三五年。所謂漸進,就是小步慢走的意思,是世界各國推行延遲退休時的普遍做法。比如將退休年齡延長5年,那麼就分幾十年的時間慢慢進行,每一年就延長幾個月。
  除了漸進式過渡外,在延遲退休政策出台後執行前,一般會有一個等待期。這期間,國家可以進行組織管理準備。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公眾對自己的生活有充分的預期與安排。比如一些職工知道自己何時退休,也許就會計劃給子女帶孩子,子女也會根據這個安排準備懷孕。
  等待期雖然必要,但是不宜太長。這就像一個人長跑,終點是固定的,現在等得久了,後面就要跑得快一些;現在等得時間短了,後面就比較輕鬆。如果我們這一代人為了貪圖舒服,一直不願意延遲退休,拖上個十年八年,那後面延遲退休的步子就得邁得很大,對後來人的生活影響也會很大。我們經過研究建議,當下應該儘快宣佈我國的延遲退休方案,然後給出兩年左右的時間作為政策等待期,兩年後採取小步慢跑的方式,直至在2050年前後將退休年齡延長到65歲。
  延遲退休實際影響新增就業一成左右
  中國青年報:在延遲退休問題上,不少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您怎麼看公眾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
   貢森:在絕大多數實施延遲退休的國家,公眾反對都比較強烈。但無一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強烈的反對聲音中通過了法規。我相信,如果給公眾講清楚不適當的延遲退休時間將會影響養老制度的可持續性與宏觀經濟,大多數老百姓會理解。
  當然,大家反對延遲退休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現行養老制度存在嚴重問題,比如企業養老金相當於退休前工資的比例持續下降、養老金難以轉移接續以及養老基金貶值等,這讓老百姓對養老制度改革產生情緒上的對立。其中引起老百姓最大不滿的問題是,在養老金的繳納和發放上,國家公務人員與普通民眾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現在一談到包括延遲退休在內的養老改革,許多公眾很少關註改革本身的初衷和做法,只是質疑為什麼國家公務人員可以不繳納養老金,退休後拿的養老金反而還比普通人多。這種差距傷害了老百姓對養老改革的理解與支持,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中國青年報:近日有媒體報道指出,延遲退休會對就業市場產生不良影響。您怎麼看待這一問題?
  貢森:我也註意到了比如“延遲退休或致每年六成人失業”之類的報道。這樣的報道完全是一種危言聳聽式的誤導。相關報道指出,現在每年我國需要安排的就業人員在2400萬人左右,而每年真正新增就業崗位僅為1000萬左右,由此推論,每年有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理性的人想一想就會明白這可能嗎?哪個國家會允許自己國內出現50%以上接近60%的需要就業人群最終找不到工作的狀況?
  上述報道的常識性錯誤就在於,我國每年新增的1000萬左右就業崗位,是完全凈增的就業崗位,不包括因為退休和自然死亡等因素騰出來的崗位。如果加上後者,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在1800萬左右。也就是說,在每年2400萬需要就業的人口中,大概只有600萬即25%左右的人處在結構性失業的狀態。而這一數據,在世界上屬於比較好的水平。
  按照我國每年新增就業數據以及我們建議的延退方案,能推算出延遲就業到底每年大概會影響到多少人的就業。現在我國每年退休的人口在700萬左右,如果假設未來每年將會延遲退休3個月,那麼每年因為延遲退休而減少的工作數就是700萬人乘以3個月,等於2100萬人月。同時,我國每年有18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按一年12個月換算成工作數就是1800萬人乘以12個月,等於21600萬人月。用每年因為延遲退休而減少的工作數與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工作數相比,可以看出,每年因為延遲退休而對新增就業所產生的影響只是在一成左右,絕不是有些媒體所報道的六成。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速放緩了,以前GDP年增長10%時,每年可以創造10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現在GDP增速只有7%,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可能只有700萬個,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會被放大。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它忽視了我國在經濟增速放慢的過程中,經濟結構所發生的轉型與變化。我國現在提倡,要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擴大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很多服務行業很難進行像製造業那樣的標準化生產,所以可能需要雇佣更多的人,但是經濟增加值會相對下降一些。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經濟增速已經放緩,但是就業狀況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的重要原因。
  中國青年報:一項公共政策要實行得順暢,總要取得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延遲退休政策,如何取得公眾的理解?
  貢森:的確如此。在延遲退休問題上,社會亟需一場理性的對話。由於公眾的反對聲音,中央在延退問題上採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三中全會只是決定“研究制訂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而不是“制訂”。很多人反對延遲退休,是對政策有誤解,以為延遲退休一下子要延長個三五年。對此,政府就應把設置合理等待期、小步慢走等政策考慮向公眾解釋清楚,消除誤解。
  更為關鍵的是,政府應該儘快著手解決現有養老制度中的缺陷,特別是國家公務人員與普通公眾在養老金繳納與養老待遇上的差距問題。通過更加公平的制度設計,向老百姓顯示深化改革的決心,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政府也應關註延遲退休對公眾生活和職業發展的影響。比如對現在40歲左右的人群來說,20多年後他們的退休年齡要延後三五年,那時他們的技能和知識結構可能很難適應工作需要。因此,政府應該倡導和鼓勵40來歲的員工再學習。一方面提供合適的培訓機會;另一方面通過出台免稅等政策,來鼓勵單位組織培訓。如果這些配套措施及時到位,就會讓大家覺得,為了保證養老制度和宏觀經濟的可持續性,政府不得不推行延遲退休,但同時政府也對公眾的工作、生活做出了精心安排。
  推行延遲退休,還必須徹底清理並控制提前退休
  中國青年報:目前養老金缺口問題受到高度關註。我國現在養老金的缺口真的已經大到像社會上所說的難以填補的地步了嗎?
  貢森:事實並非如此。養老金缺口一般分5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當年養老金的收入低於當年養老金的支出。我國有17個省級單位出現了這種問題。第二個層面是,在加入政府的補貼後,養老金的收入與支出之間還存在缺口。目前,所有省級單位,加上政府補貼,都沒出現這種缺口。第三個層面是,加上政府補貼以及往年養老金的結餘後,養老金的收支仍存在缺口。我國也不存在這種缺口。第四個層面是做實個人賬戶後的缺口。近年來,專家學者達成了一個共識,做實個人賬戶對應對老齡化沒有實質性作用。因此,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完善個人賬戶制度,而不是做實個人賬戶。第五個層面是在未來幾十年裡保持退休年齡、養老金繳費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將每年養老金缺口折現,由此產生的債務相當於GDP的比重。據預測,我國到2050年的養老金缺口累積債務才相當於GDP總量的70%,而目前,在許多歐美髮達國家,這一比例達到200%甚至300%。
  可見,我國養老金的缺口問題並不十分突出,更不存在馬上崩潰的危險。不然十八屆三中全會中也不會明確提出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讓大家少交錢。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退休年齡等條件長期不改變,未來養老金的缺口問題會越來越凸顯。
  中國青年報:既然實際上養老金的缺口並不特別嚴重,為什麼公眾對養老制度總是有些不信任?
  貢森:這就涉及公信力問題。制度的可持續性,一方面體現為它的實際表現;另一方面取決於公眾對它的信心。有時後者比前者更重要。雖然我國養老金的實際缺口並不大,但制度設計缺陷、不實報道等因素導致公眾缺少信心。我國養老金的繳費比例為28%,在世界範圍內屬於比較高的水平。按說交的錢多,退休後待遇也應該不錯,但事實上我國養老待遇水平並不高。出現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是很多企業和個人不想多交錢,通過瞞報工資基數等辦法來少交養老保險。有學者研究,繳費單位平均瞞報了工資收入的20%,也就是說現在大多數人在按實際收入的80%在交養老保險費。當下更有許多年輕人壓根就不想參保。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這個制度了,就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繳費者越來越少,供養負擔將越來越重。
  中國青年報:未來推行延遲退休過程中,還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貢森:推行延遲退休,最重要的還是公平。要實現公平,還必須徹底清理當下已幾近泛濫的提前退休問題。目前,對提前退休的管理不太嚴格,經常是找點關係到醫院開了證明,就能辦下來提前退休手續。這對那些按正常時間退休的人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也會給養老制度帶來巨大的隱性負擔。
  在國外,想提前退休必須要需要經過嚴格的工作能力測試。我國也須借鑒這種做法,甚至可以像這幾年全國清理低保戶那樣,引入審計制度來普查現在的提前退休,清理那些造假者,用維護公平的實際行動來贏得老百姓的信任。  (原標題:關於延遲退休全社會需要一場理性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qod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